第一百零七章 放下最難
張三奇怪公主怎麼會聊這樣的話題,當下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佛家引人向善,清規戒律也多是為了使人避免作惡,堅持守戒也是為了降低作惡的可能性,我想人隻要一心向善,心中有佛就好,不必刻意遵守。”
張三也很糾結這話怎麼說,不吃肉肯定是不對的,缺乏氨基酸呗,你怎麼解釋?再說古人不吃肉的人多了去了,自己也沒有什麼例證證明所以隻有這樣含糊其詞的應付一下了。
公主見張三說的含糊,也不介意就接着問道:“我時常想佛家有雲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既然世間萬物皆有生命,那我們吃肉吃素都是殺生,佛家為何不葷素都戒呢?”
聽了公主這個近乎白癡的問題,張三想起網上的一個段子就回答道:“公主有所不知,以前佛家确實有一派是葷素皆戒的,他們名為敬生派,講究的是萬物平等,凡是生命都應尊重,後來……。”
公主好奇道:“好來呢?”
張三搖頭歎惜道:“後來他們都餓死了,這一派就沒有傳下來。”
公主一愣,見張三說的認真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簾子後邊先是噗的一聲,接着劇烈的咳嗽起來,公主這才反應過來,白了張三一眼。微微翹起了嘴角。
張三說完才覺得自己說這個有些孟浪了,當下組織言語說道:“這天下萬民,從事各種職業,有農夫種田,有獵人打獵,有漁夫捕魚,有菜農種菜。所以我等食肉吃魚他們才能賣魚賣肉得以維持生計,反之天下人若都不吃魚肉,那他們就難以生存,所習吃肉也是行善。”
公主聽着張三這歪理更加無語,這比那都餓死了還不靠譜,隻是說的又好像又一點點道理。公主接着問道:“公子可有遁入空門的打算呢?”
張三被公主問的一愣指着自己問道:“我?”見公主點頭,張三立刻把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
張三說道:“我這人,六根不淨,最是貪吃,幾乎無肉不歡,讓我當和尚還不如殺了我!”張三心裡碎碎念道“我還要取老婆呢!鬼才當和尚,老子跟和尚有仇!跟糞坑也有仇!”
公主奇道:“既然不想出家為何寫……。”公主見差點說漏嘴,見張三注意聽着眼珠一轉說道:“怎麼寫西遊釋厄傳這樣的小說?”
張三聽了笑着說道:“那個隻是寫些神話鬼怪故事,當不得真。”
公主點頭想想又問:“小時候我因為貪玩,找來兩隻兔子養在寝殿,隻是後來兩隻兔子都生病死了,我就常常為此事耿耿于懷,不知坐下這等惡事佛祖會不會怪罪?”
張三隻得在腦中思考着怎麼安慰這個莫名其妙的公主,自己又不是和尚,今天怎麼老是問自己佛家的事情,想着想着張三想起一個佛教小故事,就跟公主說道:“公主殿下,不如我給你講一個小故事吧。”
公主一聽有故事要聽,立刻高興起來,睜着眼睛看着張三,張三感歎畢竟還隻是十五六歲的孩子,當下開始說道:“從前有一對和尚師徒,路上老和尚都在跟年輕和尚講要如何遵守清規戒律,否則佛祖怪罪什麼的,年輕和尚用心記下,兩人來到一條河邊要涉水而過,這時岸邊站着一個要過河的年輕女子,女子請求和尚背自己過河,年輕和尚搖頭不願意,并說出家人不進女色,背了佛祖會怪罪,老和尚确沒有說什麼,背着女的就涉水而過了。過河之後年輕和尚一直在老和尚身邊說,老和尚不應該背女子,這樣是不守清規,破戒等等話,一直說了一路,老和尚一直微笑不語。直到到了廟門前,老和尚轉身說道“我早已放下,你為何沒有放下”。”
公主一開始沒有聽明白張三在講什麼,直到最後一句才知道,原來張三是要自己放下,這個故事很有禅意,公主聽過覺得自己想通了很多東西。
這時翠竹已經回來,手裡捧着紙,身後兩個侍女捧着筆墨硯台,翠竹把紙在張三面前攤開,動手幫張三磨墨。張三提起筆才想起自己這麼土的名字怎麼拿的的出手,微微思考了一下在坐下腳提上中隐居士的名字,都題好後翠竹把兩篇詩詞分别呈給公主。
公主看着張三的題字自然知道中隐居士的意思,如今朝堂上黨同伐異,失意者頗多,公主也不想太多參與國事。見已經有了張三的題字,在讀張三的詞竟然有種不一樣的味道。
公主收好紙說道:“昨日我一個姐妹回京看我,給我帶來她收集的漢瓦制的硯台,還有一副她畫的長樂未央圖。隻是一時沒有合适的詩詞。今日想問問三公子可有佳作。”
公主又示意,翠竹又退下去取,公主就接着說道:“我那姐姐最好金石,遠赴長安本為收集長安各處漢碑文,偶然聽聞漢未央宮遺址。前去憑吊,那裡已是一片土堆瓦礫,我那姐姐就作了一副長樂未央圖想再現大漢長樂未央盛況。”
公主正和張三聊着不一會,翠竹抱着畫卷,展開後張三看到一副在群上環抱之下,宮殿巍峨華美的圖像,心中思索了一陣确實想到了有一首詞比較合适,隻是不知道公主是否會喜歡。
張三見公主一直期待的看着他,隻好硬着頭皮說道:“公主殿下,小人有一首詞,隻是……。”
公主奇怪的問道:“隻是什麼?”
張三說道:“隻是不知是否合适。”
公主微笑着說:“張公子的詩詞必然都是佳作,你盡管寫就是。”
張三暗道一聲你敢死我就敢埋,大筆一揮就把山坡羊潼關懷古改成長安懷古寫了上去。
當張三寫完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之後題上自己新起的名号,算是順利交差。
公主見張三寫完,示意翠竹把畫拿來,隻見畫上寫着
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
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阙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公主看着畫又看了看張三說道:“公子好一副憂國憂民的熱心腸,隻是為何要做那隐士,不如……。”
張三聽了拜道:“謝公主厚愛,隻是小民愚魯,懶散貫了有些小聰明,于國于民沒有半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