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手上的煤塊摔碎,煤塊成為了碎末,隻需要稍微碾碎,就可以制成蜂窩煤,對于現在來說可利用率非常高。
“主公――哎呦!
”
一個親兵突然腳下一滑,從山上滑了下來。
好在滑下來的位置不是很高,所以并沒有摔得太重。
他站起來,看了一眼腳下,在一塊大煤塊上将鞋上的泥土刮掉。
劉充看到那個泥土不由得眼神一亮,他連忙走過去将泥土撿了起來,在手上一撚,這是粘土!
粘土一般都是制作陶瓷使用的,劉充不懂這些粘土到底能不能制陶瓷,這還需要找一些制作陶瓷的工匠才能确定。
要是可以制作陶瓷,那麼就可以在榆次這裡建造一個陶瓷窯,制作陶瓷去販賣。
不過現在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要找到煤礦的礦脈,在山溝當中找了一會兒,劉充終于找到了露天礦的地點。
其實這個煤礦就在山溝的表層之下,隻要扒開表層土壤就可以找到。
而且這個表層土還是以粘土為主,劉充對此非常高興。
劉充叫過來一個親兵,“你趕緊回城,讓騎兵過來。
”
親兵不明所以,但是還是領命去了。
劉充先讓軍隊将這裡占領,北山可是很大的。
這裡是屬于太原郡的公産,是不允許買賣的。
在古代,很多山川河澤都是皇帝的私産,武俠小說當中買山頭建山門的情況,基本上不會出現。
那些道觀和寺廟建在山上,都需要向官府報備,地契上也隻有道觀、寺廟的所在地,最多就是有點耕地,根本不可能出現霸占山頭的情況出現,霸占山頭的那是賊寇行徑。
但是為了謹慎,劉充還是讓人先将山溝把守了起來。
然後将幾千的黑山賊俘虜也遷徙過來,一邊讓他們開采煤礦,一邊讓他們修路。
這個山溝裡面交通不便,怎麼也要将煤礦運到山外面去。
在北山之上,劉充設立了營地,然後在山溝兩側設立關卡,方便防禦敵軍進攻。
在外面的關卡外面靠近河邊的地方,設立了一個翁城,将這些煤礦進行簡單的處理。
劉充對于煤礦的應用基本上都在蜂窩煤上。
冬天将至,一文錢一塊的蜂窩煤,顯然可以讓很多平民都買得起,并且還省去了他們燒炭。
古代燒炭不僅辛苦,而且還危險,一氧化碳中毒的情況時有發生。
但是燒蜂窩煤就要安全的多,蜂窩煤是經過處理的,雖然這些煤不是無煙煤,但是煙氣也不是很多,而且還都是二氧化碳,比燒炭好很多。
劉充直接在設置裡一個煤曹,專門用來管煤。
煤曹将各縣的樵夫和都召集在一起,以一文錢兩塊蜂窩煤的價格賣給他們,讓他們回去之後賣一文錢一塊,讓他們都有的賺。
而之前的燒炭工,都召集到了榆次來,加入了制作蜂窩煤的攻城。
劉充又召集了陶瓷工匠過來,查看北山的粘土。
不過這些粘土并不是燒制陶瓷的最佳突然,不過燒制陶器還是沒有問題的。
既然能夠燒制陶器,他就讓人燒制蜂窩煤的陶爐,等第一批陶爐燒制出來之後,立刻開始推廣蜂窩煤。
陶爐不是很大,就是一個小罐子。
但是有兩個口,一個是放煤口,一個是出氣口。
出氣口通往屋外,免得引起煤氣中毒。
這種簡單的陶爐,一窯就能燒制出來幾千個,而且因為有煤,今天就可以燒制一窯。
要不是怕火力太猛,廢品率很高,基本上兩天就可以燒一窯。
陶爐每個賣十文錢,大戶人家每個幾十個上百個根本不費力,第一窯出來,在榆次就完全消化掉了。
北山這邊發現的粘土很多,好多山溝裡面都有,河口溝、峪口溝等地粘土最多最好,儲存量非常多,以現在的生産力都能夠用到兩千年之後。
蜂窩煤真的很好用,榆次百姓用過了之後,都覺得比木炭好用。
他們每年冬天一個屋子都需要一千錢左右的木炭。
但是現在,大概隻需要三百錢就足夠了。
古代的木炭并不便宜,依據杜甫《賣炭翁》裡面的描述,一車炭一千餘斤,給了半匹紅绡一丈绫,就陪的沒有辦法生活了,也就說明這一車炭至少要一匹半紅绡三丈绫才是正常價值。
紅绡是紅色的絲綢,在漢朝的時候,絲綢大概是兩千錢一匹,一匹半就是三千錢。
绫也是很貴的,大概一千五百錢一匹,一匹為四丈,三丈就是一千一百錢左右。
加一起就是四千多錢,考慮到漢唐物價不同,一車炭怎麼也要三千錢以上,一斤碳就是三錢以上。
而且碳的燃燒時間明顯不如三個蜂窩煤長,也就隻有晚上的時候才能習能使用。
因為房屋是木質的,所以也沒有火炕,想要省錢過冬,就隻能靠着多穿衣服和多運動了。
這也是為什麼窮人很容易被凍死的主要原因,買不起碳、穿不起衣、還沒有吃的,想要不凍死都不可能。
隻要蜂窩煤推廣出去之後,百姓過冬的成本就可以減少很多。
想要讓蜂窩煤日夜不停的燃燒,也不過就是四五文錢而已。
榆次百姓用過了蜂窩煤之後,都感覺蜂窩煤更加好用,而且還省錢保暖,隻要放在靠近床榻附近,一夜都不會受凍。
口碑好了起來,劉充也借力開始推廣。
很快就将蜂窩煤給推廣到了整個太原郡,很多人都隻是想要試一試,就買了一塊蜂窩煤,他們也不用爐子,就用火盆使用,比木炭暖和多了。
因為現在天氣還不算冷,一個蜂窩煤就可以讓一夜都睡得好好的。
而且蜂窩煤裡面因為饞了粘土,煙氣并不是很多。
試過之後,很多百姓都買了蜂窩煤和爐子。
至于那些買不起的,就隻能還像往年一樣,自己燒制木炭了。
十月初一,劉充拿到了煤礦這邊的九月财報。
九月一共賣出了五十萬塊蜂窩煤,爐子三萬多個,得到了八十多萬錢。
除去初期的投入和工匠的工錢,還剩餘十六萬多收入。
那些黑山俘虜,隻供飯不給錢,他們算是免費的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