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第260章 風起雲湧3
“恃強淩弱?”青鸾淡淡冷笑,“你要承認你是弱者,本郡主也無話可說,哪怕你把自己當成手無縛雞之力的殘廢,本郡主也同樣不會反駁什麼,不過,我生平最擅長做的事情就是恃強淩弱,你控訴也是沒用――這本就是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弱者,你就認命吧!”
宮月流火聞言,瞬間一愣,“啊?”
這樣嚣張至極的論調,他表示完全沒有聽過可以嗎?
“駕!”青鸾不再理會他,猛地一甩缰繩,策馬絕塵而去。
“哎――”宮月流火愣了愣,盯着她的背影好一會兒,轉頭朝蘇煜道,“丫頭生氣了?”
“沒有。”蘇煜搖頭,聲音沉穩溫潤,“你說的話她全部聽進去了,雖然嘴上沒說,心裡正在反省呢。若不然,你這會兒還能完好無損地坐在馬上?”
“是嗎?”宮月流火笑了笑,“原來還會害羞,不過……蘇煜,你倒是對青鸾很了解嘛,你與她認識很久了嗎?”
這句話裡的酸味,隔了十丈遠都能清晰地聞到。
蘇煜微笑搖頭,“才認識郡主不過幾天而已,不過,我能看得出,郡主除了性子霸道驕傲了些,身手比常人快些,殺人手法狠了些,其實……她也是個很單純的人。”
性子霸道驕傲了些,身手快了些,殺手狠了些……這樣還叫單純?
就算是要贊美,也換個說法吧,比如姿容絕世,英姿飒爽,不讓須眉……
宮月流火有些無語,語氣怪異地道:“蘇煜,你是不是對丫頭産生什麼想法了?我警告你,她心裡已經有人了,你可是沒有一點機會了――”
“你在胡說什麼?”蘇煜嘴角一抽,“行了,别那麼多廢話。天快亮了,再走兩天就可以抵達帝都了,接下來的路才是寸步難行,可不能有絲毫大意,郡主的安危比什麼都重要。”
“我知道。”
…………
三月十五日早,青鸾一行十幾人到了卞次,這裡是一個小鎮,離帝都不遠,經濟條件比起大的州城自然要遜色一些,不過,勝在風景好空氣新鮮,人流量也多。
趕得巧,鎮上有一家年齡正茂的閨女正在舉行抛繡球選夫,青鸾幾人借着用午飯的功夫坐在酒樓裡看了一場熱鬧,見那個站在高處拿着繡球的女子容貌生得姣好,身段也不賴,不由奇怪。
“這樣麼貌美如花的女子,還需要通過抛繡球來選夫嗎?”
“有錢人的想法總是與常人不同的。”宮月流火撇了撇嘴,朝蘇煜道:“你今年也有二十五歲了吧?打算什麼時候娶親?”
“不急。”蘇煜淡淡一笑,不疾不徐地喝了口茶,“蘇家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你又不是不知道,蘇家子嗣一生隻能娶一個妻子,自然要慎重以待。”
青鸾轉頭看了他一眼,“你覺得娶一個妻子很委屈?”
“……”蘇煜愣了一下,随即搖頭,“我不是這個意思,也談不上什麼委屈,隻是婚姻大事并非兒戲,并不是年齡到了就必須着急,大多還是要看緣分吧。”
娶妻是一輩子的事情,娶了自己不中意的,這一生都不會快樂。
蘇家雖然有隻許娶一個妻子的家訓,但對于娶妻的其他要求卻遠遠沒有那麼嚴格,也從來不特意去講究門當戶對,而是更看重心甘情願。
但是,蘇煜說完了,卻突然覺得有些不對,他看着青鸾,有些遲疑地道:“郡主方才的話裡,聽起來好像有什麼不滿?”
“本郡主沒什麼不滿。”青鸾淡淡望向窗外,女子站在高處的護欄後面,抱着繡球,面無表情地望着四下裡擁擠的人群,雖然是選夫,但她臉上卻看不到一絲笑容,眼底刻着麻木與漠然,這一點讓青鸾好奇。
但,也僅僅隻是有點好奇而已。
古代女子的命運大多時候由不得自己,婚姻也不全是代表着幸福。
想起蘇煜問的問題,她略微沉吟了一下,淡淡道:“男尊女卑的時代,女子總是比男人多幾分不幸的,蘇煜,就如你方才所說,蘇家因為有家訓約束,所以隻能娶一個妻子,在這個時代中絕對算得上是少數了,所以你要慎重以待,怕将來後悔。也因此,将來你成親時,你的夫人會覺得格外幸福與滿足,因為不必與其他女子争寵,也不必擔心失去丈夫的關注,隻要有了子嗣,你們就是一個完整并且完美的家。”
似乎有些意外會聽到這樣的一番話,蘇煜和宮月流火不自覺地停下了手上吃飯喝茶的動作,微微擡頭,沉默地看着冷淡的表情中帶着一貫譏诮的青鸾,對她的話明顯有着幾分不解。
青鸾斂眸,不再關注那個注定身不由己的可憐女子,淡淡一笑,“可同樣是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子呢,莫說妄想嫁幾個男子了,就算是與多少人共侍一夫,也不一定能選到自己所傾心的。正如外面正在抛繡球的那個,如果她可以自己選擇嫁給誰,哪裡還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把自己嫁出去?萬一繡球是被八十老者或者身心殘廢之人接到了,她是不是也沒有半分後悔的餘地?這個世道,對女子就是如此不公平。”
“可……她是女子呀……”宮月流火張口結舌,從沒聽過女子可以嫁給幾個丈夫的,“青鸾,女子生來就低人一等……”
“是嗎?”青鸾擡眼看他,唇畔帶着冷笑,“那你覺得……本郡主是男子,還是低人一等的女子?”
“呃……你不一樣……”宮月流火神色僵了一下,随即皺了皺眉,正色地道:“青鸾丫頭,女子生來比男子卑微,這是事實,但不管男人還是女子,本領強大之人總是能赢得别人尊敬的。男子身份尊不假,但若是一個乞讨為生的男子,在一個青樓賣藝的女子面前,他又能尊貴到哪裡去?連聽一首曲子的資格都沒有。男尊女卑,隻是時下的一種制度與習慣,并沒有人刻意去強調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