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越帶着膠東主力到達濟南,連同西路軍,聚集在濟南附近的總兵力近二十萬人,若是再加上攻略魯北的吳平部,以及投降後尚未改編的綠營兵,整個山東聚集的明軍達三十萬人之多!
現在山東全境基本收複,兵力又如此的雄壯,下一步按說應該繼續進攻,攻打北京向滿鞑發起總攻。
北伐軍諸将都叫嚣着立刻北上,反正冰雪已經徹底融化,天氣雖冷并不影響進軍。
不過陳越并未冒進,因為他知道現在還不是總攻的時機。
軍隊人數衆多,可也給後勤帶來了嚴重的壓力,三十多萬軍隊靠着殘破的山東根本養不起,而前些時日的大雪使得補給線斷了,徐州的糧食遲遲沒有運送過來。
雖然奪取了衆多的城池獲得不少補給,可若是南面的糧食運不過來的話,糧食也支撐不了多少天。總不能像無恥的清軍那樣,沒了糧食便去搶劫吧?
所以,在糧道通暢之前,陳越是不會繼續進軍的。
而陳越不倉促進軍的另一個原因便是清軍實力問題。雖然此戰取得了大勝,奪取了山東全省,可卻是因為滿鞑八旗兵主力被姜瓖突然反叛牽制到山西去了。可若是因此輕視八旗兵的實力的話絕對會吃到惡果!
山東以北盡皆是一望無際之平原,正是騎兵用武之地。而滿清軍中有着大規模的騎兵,更有蒙古騎兵為仆從軍,其戰力便是陳越也不敢輕視。
北伐明軍絕大部分都是步兵,若是繼續北上進攻的話,就必須考慮到平原作戰和騎兵對陣的問題。平原作戰,陳越自然不怵,又不是沒有和八旗兵打過。可問題是己方的機動力遠遠不如八旗兵,在進兵之時肯定會受到無休止的騎兵騷擾,甚至還有糧道被斷掉的危險。所以雖然手裡的兵力是滿清的兩倍以上,陳越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而若是戰敗,數十萬大軍覆沒不說,好不容易積累的戰略優勢又會喪失殆盡,大明一下子便會被再次打回原型。那是陳越絕對不願看到的。
所以,越是連勝之時,越是要穩,越是不能浪戰!
陳越的決定得到了李彥直的贊同,李彥直認為寒冬季節本來就不宜再動刀兵,應該趁着清兵沒有到來之時把山東經營好,在投降的綠營兵徹底整編,等到春暖花開之時再戰不遲。
“再戰便是決戰,到時務必一戰而定乾坤,徹底将八旗兵擊潰。而與其出兵在外和八旗兵夜戰,到不如等着其發兵攻打山東,靠着堅固的城牆和敵軍決戰,比拉長數百裡的戰線前往北京和八旗兵打容易的多。八旗兵若來,正和咱的心思,若是其不來,咱們便好好經營,積累力量,以後再戰不遲。
咱們有着整個大明為後盾,援兵糧食會源源不斷的運到山東,而滿清有什麼?北方殘破,陝西山西山東不為其所有,滿清現在占據的也就北京附近的京畿地區罷了。可僅憑京畿這片地方能供應的其滿清的十萬軍隊數十萬滿人老幼嗎?
想當年朝廷在北京時,每年要從南方通過漕運運送上百萬擔的糧食才能供應北京城。
現在北京城内滿鞑人數不比以前少,可卻再也沒有了漕糧供給,山陝的糧食更是指望不上,一兩個月可以,時間久了他們豈能撐得住?
到時他們要麼退回關外,要麼便得出兵南下搶劫打糧。其南下,最近的便是山東,山東不拔,若是其往河南的話後路便會被咱們斷絕,其老巢便有被端掉的危險。所以咱們根本就不用主動出兵,安心呆在山東等着他們便是!”
分析了滿清現在的處境之後,李彥直繼續道:
“德州太過突前靠近京津滿鞑老巢,咱們若守住山東,隻需要把兵力布在聊城濟南兩城即可。聊城挨着運河,占據從京津南下要道,滿清若是想南下搶劫,聊城是其必攻之地。濟南是山東首府,也是山東最大的城池,不打下濟南,清軍便無法深入青州膠東。而且聊城和濟南之間距離二百裡,并不算太遠,可為犄角之勢,相互支援。讓清軍無法安然打其中一座。”
陳越點點頭,同意李彥直的戰略分析:“如此看來,魯北的一些州縣不得不暫時放棄了,我這就命令吳平率軍撤回濟南。”
李彥直:“也不需要全撤,可留少部分士兵鎮守城池,再動員百姓協助守城,即便滿鞑前去經過也不能輕易拿下。
王爺,現在滿清力量全面收縮,屬下以為正式全面收複失地的時候,有王爺您此番大勝,天下人都能看出滿清勢窮,隻需要派出少部分軍隊,河南河北被清軍占據的城池都可以輕松收複。
同時王爺您應該繼續派人和姜瓖等山西軍民聯系,整合山西的軍隊從西面威脅北京,使其不敢全力對付咱們。”
陳越點點頭,李彥直的大局觀讓他心生感慨,是不可多得的參謀人選。
于是,按照兩人商量好的策略,停下來繼續進兵的步伐。
轉而開始經營山東收複失地。李奕再次被委任為西路軍的主将,帶兵八萬駐守聊城。
山東和即将收複的各地官員短缺,原本投降滿清的官員自然不能再用,陳越決定在山東按照江西的模式重建官府,設立鄉村兩級官府機構。
而吳平的膠東軍都出自膠東,對山東地方熟悉,陳越決定從中抽調部分士兵充任鄉村兩級主官,慢慢的把江西的模式移植過來。
以點帶面漸漸完善大明原本疏漏的制度,改變皇權不下鄉朝廷對地方控制薄弱這一情況。
當然在做所有這一切之前,陳越沒忘了往朝廷傳送捷報。”三十萬大軍“出征,兩月功夫收複了山東全省,殲滅綠營兵二十多萬,俘虜了綠營兵的統帥滿清督師大學士大漢奸洪承疇,如此的功績足以震動整個大明,也會使得朝野上的政敵受到極大的震懾,再也不敢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