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将羞愧之下,紛紛開口請辭分功,可趙大将軍大手一揮,用不容置疑的口氣道:“都别婆婆媽媽了,就按照本帥所說的辦。
爾等也不想想,本帥年不過二十許,已經貴為縣公,官階更是到了冠軍大将軍,揚州大都督,此番剿滅倭奴,平複反賊,哪怕是功勞簿上不記名,也會再加上一階。
諸位,那可就是郡公、鎮軍大将軍呀,還要怎麼樣?升任輔國大将軍,就此養老嗎?
要不,讓陛下封本帥為國公、為王?不是讓陛下難做嗎?
咱們食君之祿,當為君分憂,可不能給陛下出難題。另外,你們這些做下屬的,就忍心将本帥給推到烈火上烤?”
趙大将軍一番話說的是情真意切,不似作僞,也句句在理。
可不就是如他所說嗎?
趙大将軍年紀輕輕,官階、品級和爵位已經夠顯赫了,可謂古來都不曾見。
要知道趙大将軍可不是蔭封出身,他爹隻是揚州折沖府的一名府軍,連個火長都沒有混上,今日之一切全都是他靠實打實的軍功換來的。
以他今日之年齡,再給他加官進爵,還真不是好事情。這樣一來,五年後,十年後……你讓女帝該如何封賞他?
呵呵,一個做臣子的到了賞無可賞的地步,那就是功高震主,縱觀整部古史,像這種人可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古來如此,概莫能外!
人們默不作聲,神色間彌漫着濃濃的凄涼和無奈,一個年僅二十三歲的不世名将,卻因為功勞太大,已經在考慮退路了,這到底是天下人的幸與不幸?
良久,諸将全都起身,出列,站在帥案前,單膝跪地,齊聲高喊:“末将謝過大帥栽培,從今往後,當為大帥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這就是歸心了,雖談不上效忠,但卻至少表明了心迹,接受了趙大将軍的饋贈。
一個個都是軍伍上響當當的漢子,遵循“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簡單法則,受人滴水之恩,尚且好湧泉相報,何況是今日這樣大的恩惠。
趙大将軍心情很好,今日裝了一回牛之一口田,達到了目的,于是,端起粗瓷大碗,與諸将痛飲,就連那位王校尉也因為有大功勞,被賞了與諸将同飲的資格。
翌日,火勢徹底平息,趙大将軍令将士們進入丘陵地帶清場,看看是否有半死不活的倭奴,遇到了好給他們補刀,免得人家受痛苦,那樣子太不人道了!
神武軍将士們用了大半天,将每一個角落都搜羅遍了,再三确認沒有一個活人,順便将倭人的數量給估量了一番,大約有兩萬餘。
将士們都興高采烈,尤其是幾位中郎将,殺敵過兩萬,可是大大的勝仗,近些年除了自家大帥在朔方幹過,還有何人能做到?
如今,這份天大的功勞有他們一份,可想而知,陛下一高興,将他們給升上一級不是問題,呵呵,中郎将升一級成了将軍,可就是名副其實的将軍了!
倭人肆虐海東之地,北自登州起,一直往南,直到江南東道的入海口,而海陵縣差不多處在中間地帶。
他們一戰盡滅兩萬餘倭人,将盤踞在海陵左右的倭奴一掃而空,接下來是南下還是北上,就需要選擇了!
諸将議論紛紛,各抒己見,但也因此分成了兩派,互不相讓,到最後都快要打起來,隻好請大帥定奪。
六位中郎将,其中傾向于北上的占了四位,其理由是反賊李集嘯聚的蓮花山就在北邊,且與倭奴相勾結,是此番倭亂的罪魁禍首,眼下應該大軍北上,剿滅李集反賊和倭奴主力,餘者可不戰而定也!
這話沒毛病,中規中矩,可康大王本着對着幹的勁頭,偏偏提出要南下,先将南方掃平,再步步為營,一路北上,與反賊和倭奴主力決戰,畢其功于一役。
最後一個王忠義閉口不言,愣是不表态,被逼急了開口怼道:“又不是比人數多少,不是還得看大帥定奪嗎?”
趙大将軍一開口,康大王興奮地蹦了起來,差點将趙大将軍的虎帳給撞塌了。
誰也沒有想到用兵如神的大帥會選擇南下,認可了康大王的提議,太不可思議了!
可自家大帥的性子,一旦做出了決定,素來是獨斷專行,不喜歡人家問緣由的,隻好垂頭喪氣地退下。
神武軍一路南下,将零散倭奴當作點心給“吃了”,直到臨近大江入海口附近,斥候查到了一個壞消息。
差不多有五六萬倭奴聚集在出海口附近的一座大島上,不僅對沿岸村落劫掠燒殺,甚至乘坐戰船闖入大江,深入數百裡,太嚣張了!
趙大将軍命令全軍就地安營紮寨,并出哨三十裡,斥候随身攜帶“平地一聲雷”,遇到緊急情況好給大營傳訊。
他召集諸将議事,可各抒己見,不必顧慮。
康大王第一個說話,那眼睛朝諸将一掃,示威似的說道:“怎麼樣?康某沒有說錯吧?五六萬倭奴,還深入大江好幾百裡地,這是打我們的臉啊!不先将他們給剿滅,對得起朝廷的俸祿嗎?對得起萬民的愛戴嗎?對得起……”
趙大将軍揮手打斷了他叽叽歪歪:“行了,别嘚瑟了!諸位都說說,這一戰該怎麼打?”
衛長起身道:“大帥,這一戰鐵定是要打,可咱們沒有水師,倭人有戰船之利,來去如風,咱們總不能凫水去戰吧?”
衛長提出了諸将心中最大的難題,這倭奴在水上漂着,賊巢又是一個孤懸海外的大島,咱神武軍别說戰船,就連一條漁舟都沒有,拿什麼去打?
趙無敵高深莫測地笑笑,道:“諸位的擔憂,本帥深有同感,不過,此事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哦?莫非大帥有了水師?”康大王急吼吼地問道。
諸将直翻白眼,心道你個康胡子也太不着調,大帥用兵如神不假,可他也是皿肉之軀,并不會撒豆成兵,莫非還能憑空變出一支水師不成?
一支水師,要有堅固的戰船,還要水性娴熟擅長水戰的士族,兩者都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
這也是女帝讓大帥組建水師,可大帥至今還沒有動手的原因。蓋因遠水解不了近渴,不如先從長計議,先行剿滅倭奴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