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裡木湖東部,一千多呼吸帶着白氣的士兵隐蔽在山谷中,或是裹着毛毯縮在皮囊裡睡覺,或是一點點的嚼着着硬梆梆的肉幹。
幾個一身雪渾身濕漉漉的士兵跑進山谷,找到團長之後說得:“團長,主力部隊在中段發起總攻,這邊的敵人光顧着對面了。
”
“知道了,等下的進攻你們不用參與,趕緊去喝碗熱湯換身衣服。
”
“是!
”
團長對旁邊的參謀下令:“命令全團準備進攻,盡快擊潰敵人防線。
”
“是!
”
這個團長名叫董存逸,是個黔省出身的陸軍學院十一期肄業生。
到現在入伍不到兩年,從步兵團團長調任現在的山地團團長。
這也是華夏陸軍組建的時候韋珣沒有考慮到西北複雜的地形,或者覺得這邊的戰事無關緊要沒有太上心。
西北的山地部隊組建還是姜登選看了北方戰區的戰鬥彙報,然後和景振卿朱慶瀾聯名彙報請求組建山地部隊之後才開始組建的。
作為黔省大山走出的軍官,他也随大流的除了主修步兵輔修炮兵科目之外,還将1906年在軍校正式定為科目的山地作戰科目和敵後作戰科目作為輔修。
在1906年,華夏各軍校不僅将山地作戰作為輔修科目,同時還有高原作戰,雪原作戰,登陸戰,敵後襲擾戰。
按照華夏陸軍軍校的要求,一個學生最少要主修一科,可以是炮兵可以是步兵也可以是炮兵,輔修方面就要看自己的天份和未來對人身的規劃了。
這也造成了整個華夏的山地作戰部隊大都是晉省和西南的滇、黔、川、湘五省為主。
而登陸戰多以沿海為主,高原戰幾乎都是川北川西的川籍軍官學習。
随着一聲聲命令口口相傳,所有的士兵都快速起身收拾東西檢查裝備。
一個個連長排長帶着人扛着抱着彈藥箱到自己的部隊中開始分發彈藥。
按照規定,一名複興軍士兵戰時自己攜帶彈藥十發,組織進攻或者防禦的時候才會發放額外的彈藥。
當然也有特殊情況,就比如他們這個團,人均備彈六十發。
這除了是因為他們都是老兵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分擔補給。
六十發子彈對于步槍來說是極多的,對于一千四百多全員裝備半自動步槍的部隊就隻能算勉強夠用。
緊張有序的彈藥分發之後,一個小高坡上搖動着一面紅旗,紅旗上用黑色繡着西北戰區第一山地團。
半個小時後,山地團摸索到了賽裡木湖東岸的果子溝,這裡是科古琴山脈西段最為重要的道路。
尤其是果子溝,南高北低易守難攻,複興軍數次試探都折戟沉沙。
“燃狼煙。
”
随着董存逸的命令,在一個山峰冒起三道狼煙。
在山腳之下的複興軍第四軍兩個師師長也是一喜,趕緊向姜登選彙報。
“超六,山地團已到達攻擊位置,二師三師請求發起進攻。
”朱慶瀾一臉喜色的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