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的西北聯軍即便經曆了八年多的磨砺,經過了饑荒、疾病、精神的淬煉之後,在戰場崩潰的時候依舊發揮了良好的傳統——逃亡。
西北聯軍的兩個鎮從果子溝北一路逃到果子溝南口,就連複興軍到了後面都有點追不上他們的速度。
到了果子溝南出口的時候,西北聯軍總算緩過神來,重新開始構築防禦工事。
這還是兩個鎮的主官是正兒八經的滿族旗人大老爺,知道伊犁是滿清在華夏最後的一個地盤了,如果伊犁河谷都丢失,那滿清将完全沒有機會。
不管是為了未來的榮華富貴還是為了避免自己逃到伊犁當場砍腦袋,他們将機槍假設在果子溝南出口。
但凡有一個人敢後退,直接射殺。
這确實起到了不小的效果,加上果子溝南口的防禦工事确實修建得不錯地形也極為險峻,一萬六千多人總算振奮了一下心緒重新組織防線。
“這就是所謂的西北聯軍?
呵~”
第四軍二師長踹了踹西北聯軍遺留下來的機槍,不滿的撇撇嘴。
西北聯軍的裝備确實是讓複興軍不論是軍官還是士兵都不屑一顧。
作為滿清扼守伊犁河谷通道的正規部隊,清軍裝備的武器基本都是最為精良的。
步槍方面主要是英國産的李-恩菲爾德彈匣式步槍,看成色是英國第二次布爾戰争使用之後轉手給英國的其次是沙俄産的莫辛納甘M1891式步槍,這兩款步槍的性能還算優秀,然而還有不少如美式的克拉格-約根森步槍,這些簡直給華夏的民兵都嫌棄的東西。
機槍方面使用的還算勉強可以,1895年型的馬克沁,也就是最開始馳援台島的時候裝備的重機槍。
但這個裝備在眼下的各國裝備看來算是現代化的軍隊,對比華夏的1906式重機槍和98K步槍就差了不止一星半點了。
西北聯軍在果子溝南部的出口重新構築防線,但根據大型瞭望鏡查看,機槍的數量少得可憐,再配合繳獲的三十多挺機槍,不用想都是在潰逃的過程中嫌棄太重給丢下了。
如果他們裝備比華夏好,說不定還會炸毀,但人家裝備的東西可比自己好,丢了也就丢了,不算資敵。
在休整兩天之後,火炮部隊總算從蜿蜒曲折的山道運了過來,都是75毫米的速射火炮,再大的火炮别說運過來了,那費的功夫和山道影響下可憐的補給,根本沒有使用的條件。
然而就靠着這七十二門火炮,兩個師的複習輪番進攻,僅僅一天一夜就将這道最後的防線擊潰。
沒辦法,滿清為了擋住複興軍,将各種架退炮都拉上前線,還有老舊的大将軍炮。
等一路南逃下來,也就剩下一點步槍,各種辎重彈藥更是丢了大半,全撂在了果子溝北口。
在現代戰争中,即便占據再險要的地形,隻要沒有足夠的重機槍,沒有火炮,面對火力優勢比自己強大數倍的敵人,很少有能抵擋住的。
西部防線被破,科古琴山脈中段和東段的防線這時候也沒有太多的心思防守,因為出了果子溝到伊犁不過四十公裡,大半天的急行軍就能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