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份折子來自平陵和曲邑二地……這兩處地方可是虞朝最早的兩個試點縣。
莫非是這兩個試點縣又來了什麼大商人投資建廠?
宣帝如此想着,展開了這份奏折,然後……
他的眼睛陡然大睜,滿臉的難以置信。
“臣平陵縣縣令張文翰起奏陛下:
今歲四月,臨江西山農人王強,受定安伯之托付,從西山帶來紅薯共計四萬斤,平陵縣得其半,種植了貧瘠荒地共計四千畝。
在王強帶着平陵農人的侍候下,四千畝紅薯在九月底成熟,而今已收獲完成。
臣無比欣喜,定安伯乃神人也!
那四千畝地,畝産紅薯足足五千六百餘斤,攏共收成兩千兩百餘萬斤!
臣極為惶恐,故而稱量了足足五次,無誤也!
臣恐是夢,親去了曲邑面見了曲邑縣令燕臨秋,得知曲邑之紅薯畝産和平陵無二,是夜,臣與臨秋大醉!
此乃大虞百姓之福,社稷之福,定安伯之功勞……臣難以言喻。
此物味道極佳,臣随此奏折一同送來紅薯三百斤,請陛下品嘗!
”
宣帝的手止不住的顫抖,畝産五千六百餘斤,還是貧瘠之地……這是什麼概念?
這意味着一旦這東西在虞朝的土地上全面開花,虞朝,将再不存在糧食問題!
人口可以盡情的繁衍,百姓可以豐衣足食啊!
猶記得曾經就在這朝堂上,傅小官曾經提起過紅薯這個事物,他說畝産恐怕能夠達到四五千斤,可無人相信。
就連朕自己,也不相信!
但現在這活生生的事實卻已經擺在了朕的面前,這……朕汗顔啊!
宣帝擡起了頭,穩了穩神,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今兒當真是好事連連!
”
他這話一出,群臣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剛才看陛下的臉色,那可真是變幻莫測,難以揣摩是喜是憂。
甚至燕師道還擔心會不會是荒人打過來了。
那麼還會有什麼好事呢?
所有人的視線都望向了宣帝,今兒那秀水縣畝産稻谷七百七十斤這個消息,在他們看來若是真的,那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可剛才宣帝如此激動,難不成還有比那稻谷更令陛下震驚的好事情?
宣帝揚了揚手中的折子,“定安伯遠在沃豐道,但他卻早已在平陵和曲邑這兩個地方落下了筆!
”
又是定安伯?
!
他、他在平陵曲邑落下了什麼筆?
紅薯?
陡然之間,有人想到了這個東西。
就在數月之前,陛下冊封傅小官為定安伯的那次朝會上,陛下就說起過這紅薯,言說這玩意兒畝産近五千斤,朝中大臣都聽着,卻沒幾個人真的相信。
而今正是十月,正是紅薯收獲的季節,難不成那東西還當真有近五千斤的畝産?
果然,宣帝說話了:“平陵曲邑二縣的縣令傳來的捷報,這,才是朕想要看到的捷報!
”
宣帝聲音陡然增大,他背負着雙手霸氣的走了幾步,“朕告訴你們,紅薯,豐收了!
畝産平均五千六百餘斤!
”
“轟……”全場百官無不震驚,就連燕北溪和董康平明明知道這個東西的人也不例外!
因為這是實打實從地裡面種出來的産量,而不是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