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太簡單不過,你們且聽好了!
”
當真作詩有這麼簡單的麼?
卓一行等人頓時瞪大了眼睛,當年武朝文會,他們并沒有親去寒靈寺,但他們都聽說過傅小官在半盞茶的時間裡就落筆成詞,最終奪得了那文會之魁首。
半盞茶的時間,現在陛下居然随口就要成詩!
就在衆人驚詫的視線中,傅小官搖頭晃腦像極了一個老夫子:
“此詩名為《憫農》,你們聽好了!
”
董書蘭兩眼閃爍,喜意盎然。
公孫策微翕着嘴,目不轉睛的盯着傅小官——跟着傅小官那麼長的時間,可還未曾親眼見過這位天下文魁作詩。
賈公公眼睛微微眯着,那張老臉的每一道溝壑裡都充滿着歡喜。
“《憫農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
這是一首極為簡單的詩,可聽在南宮一羽他們的耳朵裡,卻仿佛是一道驚雷!
陛下之意不在詩,而是這詩中的深意!
他們還未曾細細品味,傅小官面色肅然,端起酒杯一口飲盡,又道:
“《憫農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這同樣是一首極為簡單的詩,同樣令南宮一羽等人豁然一驚。
這第一首詩,一種一收,描繪農人在田間的勞作。
由一粒粟而成萬顆子,這是豐收,四海之内皆無閑田,那便是碩果累累,金黃一片的景象。
前三句寫出了農人通過辛苦勞作喜獲豐收,可最後一句卻陡然而轉——辛苦侍候了一年的莊稼豐收了,但種莊稼的人,卻還是糧倉空空幾欲餓死!
而第二首詩,生動的描寫了農人在烈日下勞作的情形——烈日當空的正午,農人們揮汗如雨灑在灼熱的土地上,反述了第一首詩一粒粟到萬顆子以及四海無閑田的緣由,它們是千千萬萬的農人,用這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
可這樣的辛勞,吃飯的人又有幾個知道呢?
他們根本就不明白這每一粒米裡面蘊含的艱辛!
所有人陷入了沉思,就連董書蘭的視線也變得沉重了起來。
此間鴉雀無聲。
過了片刻,傅小官打破了沉默:
“你們都知道我曾經是個小地主,對于農人的了解,我恐怕會比你們更深刻一些。
”
“武朝人口一億兩千萬,其中近一億是農人。
他們才是武朝的基石,也是武朝的根本!
”
“本來今兒晚上想輕輕松松和大家吃個飯喝杯酒的,可卓公偏偏命了這麼一個題……”傅小官雙手一攤,眉兒一揚:“我呢,偏偏就作了這麼兩首沉重的詩。
既然都作出來了,不妨咱們就說道說道三農問題!
”
所有人豎起了耳朵,他們又聽到了一個新鮮的詞語——三農問題!
“所謂三農問題,指的是農業問題,農村問題,和農民問題。
這三個問題不能分開來看,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了農民從事的行業、居住的地域以及農民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問題……”
傅小官侃侃而談,這一場酒席變成了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