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觀感各異
趙光顧着自己逞嘴上之利,卻忽略了這幾位老婆不是出身于官宦世家,便也是自幼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于是乎無數道白眼兒就向他飛了過來,顯然自己一句‘獲譽于士大夫之口,感動于流俗之心’把她們連家人全都兜了進去。
X23US.COM更新最快可事已至此,自己絕不能在這件事兒上服軟,否則就成了把柄,被她們拿出來時時敲打。
“官家向來不相信命數之說,現下卻言李廣命數不濟,是不是有強詞奪理之嫌?
”果然,吳曦最先發難道。
“皇後所言的命數之說,可是指李廣隴西殺降,被江湖術士認定其不能封侯之故?
”趙又喝口茶才反問道。
此事曾有野史記載,對于不能封侯這個說法,李廣自己也說:老子打仗一輩子,自己的下屬都封侯了,能力菜得很,可我卻一直沒有封地,是不是我骨相不該封侯?
還是命該如此?
當時有個江湖術士便接話說:将軍你想一想,有沒有做過悔恨的事?
李廣想想自己在隴西當高官的時候,那裡的羌人造反,他誘騙他們投降,大概有八百人全給宰了。
這事兒挺讓他後悔的。
術士一拍大腿,這就是了,殺降這就是你不能封侯的原因。
你看項羽也殺降,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李廣聽罷吓出一身冷汗,而最終他也真的是自刎謝罪。
可曆史就是這麼巧合,李廣的後代也都很慘。
李廣長子李當戶,次子李椒,都在李廣死之前就挂了。
唯一的小兒子李敢,最終被霍去病射死,孫子輩的李陵不得已投降匈奴,漢武帝誅滅其家族;而另一個孫子李禹則在巫蠱之禍中被江充誣陷而被處死,他這一脈算是死絕了。
“非也,臣妾說的是漠北之役,武帝遣大将軍衛青出擊匈奴,臨行前武帝叮囑其‘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
’時人便也言李廣數奇,李廣亦信以為真。
”吳曦看着皇帝言道。
“呵呵,皇後此言别有它意啊!
”趙聽罷笑笑道,心中暗道這讀過書的人就是不一樣,分明是轉着彎兒來嘲諷自己,其意是說正因為漢武帝的态度決定了李廣一生悲催的命運。
“陛下難道心虛了?
”吳曦給皇帝斟上茶笑笑言道。
“朕所言的命數其實與皇後并不相駁!
”趙端起杯子卻沒有喝水,而是把玩着道,“其實不僅武帝曾如此說。
文帝也對李廣言:惜乎,子不遇時。
以為其生不逢時,若是生于高祖時期,肯定能建功立業,拿個萬戶侯當當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兒;隻可惜你在我這兒,委屈了。
”趙笑着說罷,吳曦臉上則有些不自然了,他接着言道。
“漢文、景二帝時期,國家策略是休養生息,韬光養晦,不允許發動戰争,所以李廣沒有機會立下戰功,此乃朕所言的命數。
而在為李廣鳴不平的人群之中,經常可聞漢武帝因為重用外戚而故意裁抑有才華的老将李廣。
此話也不能言錯,西漢号稱皇帝與外戚共天下,武帝重用外戚也确是史實。
”
“不過我們後人也應當看到一個史實,除了後期看走眼的廢柴李廣利之外,外戚将領們也的确給武帝争氣。
在最為重要的第一次出擊中,四名将軍中衛青和公孫賀是外戚身份,另外兩名李廣與公孫敖并不是,在帶兵權重方面,外戚與非外戚将領是平分秋色的。
而恰恰就是非外戚的兩名将軍以慘敗收場,李廣全軍覆沒,公孫敖損失十分之七,外戚将領公孫賀無功亦無損失,衛青則取得了本次行動的唯一勝果直搗龍城,斬首七百級。
”
“即便如陛下所言,可亦有勝敗乃兵家常事的說法,百戰百勝之将可謂少之又少。
而李廣戰敗一次,也不能以此便下定論,其後也曾取得過大捷啊!
”章屏雖然同意皇帝的說法,卻也并不能苟同。
“不錯,曆代名将輩出,卻少有未曾一敗之将。
可武帝也曾給過李廣充分的信任,但遺憾的是其将事情辦砸了,李廣每次出擊,不是被俘,就是迷失道路,就算打了大勝仗,也是損兵折将,消耗巨大。
這樣的作戰成果,如果你是武帝,也不可能對李廣委以重任,自然在實用派的武帝眼中,其是不夠封侯的資格的。
”趙沖其眨眨眼道。
心的話,老子要是連你們都說服不了,來日豈不會後院起火。
“如此說,官家以為李廣的戰績有虛,又或是其能力不足?
”李三娘是帶過兵的人,自然知道除非主将瘋了,才會讓個一敗再敗的家夥去領兵,但又覺曆代對李廣的贊譽讓人不敢懷疑。
“以朕來看,李廣的戰績确實不怎麼樣,其盡管平生打過七十餘場戰鬥,但漢文帝和漢景帝時多數是防守狀态,而且都是小型戰鬥,沒有大的功勞。
而在武帝時的五次主動出擊的大型戰役中,李廣卻有三次沒有找到敵人,兩次全軍覆沒。
即便對其不吝筆墨大加贊賞的太史公司馬遷卻踯躅再三,竟然沒有一處地方能夠詳細地列出,可見其軍功不足。
”趙言道,“此外李廣勇猛善戰不假,可朕以為其做将尚可,為帥卻不能!
”
“哦,官家何此斷言,李廣出聲将門世家,為将待下甚厚,軍士皆願為其效命。
另其箭法超群,當世可稱無敵,匈奴為之膽怯,時常獨闖敵陣,可見其勇武。
再者,其雖未能被封侯,可後世唐德宗時卻将李廣等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廟内,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将;本朝徽宗時亦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将之一。
”陳淑言道。
不過她也知剛剛皇帝所言不假,往往花費大段筆墨描述李廣殺敵時如何勇猛,然而一旦涉及到具體的殺敵數量,太史公卻總又用“斬首多”、“所殺過當”等含糊的字眼來代替,就是不肯給個明白的數字。
而同樣是司馬遷所記載,為衆人所熟悉的樊哙等人,其卻會耐心地将他們所立下的軍功一筆一筆地記載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