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99種最讨人喜歡的說話方式

99種最讨人喜歡的說話方式 第11章 多說“我們”少說“我”

  第二章退一步海闊天空

  第二章第1節多說“我們”少說“我”

  一家公司招聘員工,最後要從三位應聘人員中選出兩個。他們給出的題目是這樣的:

  假如你們三個人一起去沙漠探險,在返回的途中,車子抛錨了。這時,你們隻能選擇四樣東西随身帶着。你會選什麼?這些東西分别是:鏡子、刀、帳篷、水、火柴、繩子、指南針。其中帳篷隻能住兩個人,隻有一瓶礦泉水。

  甲男選的是:刀、帳篷、水、火柴。

  面試經理問他,為什麼你第一個就要選刀?

  甲男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帳篷隻夠兩個人睡,水隻有一瓶,萬一有人為了争奪生存機會想害我呢?所以,我把刀拿到手,也就等于把主動權抓到了手中。”

  乙女和丙男選的四樣物品為:水、帳篷、火柴、繩子。

  乙女解釋說:“水是必需品,雖然隻夠兩個人喝,但可以省着點,相信也能夠使三個人一起堅持到最後;帳篷雖然隻能容納兩個人睡,但是可以三個人輪換着來休息;火柴也是路上必不可少的;而繩子可以用來把三個人綁在一起,這樣在風沙很大、看不見物的時候,隊伍就不會散了。”丙男給出的解釋與乙女相同。

  最後,甲男被淘汰出局。

  有位心理專家曾經做過一項有趣的實驗。他讓同一個人分别扮演專制型、放任型與民主型等三種不同角色的領導者,而後調查其他人對這三類領導者的觀感。

  結果發現,采用民主型方式的領導者,他們的團結意識最為強烈。同時研究結果也指出,這些人當中使用“我們”這個名詞的次數也最多。

  事實上,我們在聽演講時,對方說“我認為……”帶給我們的感受,将遠不如他采用“我們……”的說法,因為采用“我們”這種說法,可以讓人産生團結意識。

  小孩在做遊戲時,常會說“我的”、“我要”等語,這是自我意識強烈的表現,在小孩子的世界裡或許無關緊要,但若長大成人以後仍然如此,就會給人自我意識太強的壞印象,人際關系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人的心理是很奇妙的,同樣的事往往會因說話的态度不同,而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因此善用“我們”來制造彼此間的共同意識,對促進我們的人際關系将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沒有做什麼,同事們和我一樣戰鬥在工作第一線,尤其領導更是起了帶頭作用,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所以今天大家給我的榮譽,我覺得功勞不能歸于一人,功勞是大家的。”在一些表彰會上,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語言。其實這些話多半言不由衷,因為明明工作就是一個人幹的嘛。但是把“我”說成“我們”,一來顯得自己謙虛,二來讓領導和同事們聽着都很舒服:這小子,還有點眼光。

  中國是一個傳統深厚的國家,中國人有内斂的普遍個性,這種内斂個性成為了我們基本價值判斷的一部分。如果一個人過分強調自己,什麼事都搶着去幹,或者什麼功勞都攬到自己頭上,什麼過錯都推給别人,那這個人很可能就要倒黴了,除非你是團隊中的頭号人物。所謂“槍打出頭鳥”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即使自己幹了很多,苦勞都是自己的,也要把功勞分給大家。不要感覺很不公平,生活在這樣的人際生态中,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能有什麼辦法?

  不過讓心中不平之人聊可自慰的,就是你做了事情但是把功勞和大家分享了,你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就會逐漸提高。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什麼東西他們看不出來?領導更是眼明心亮,隻要你不搶他的風頭,時間長了肯定有你的好處。

  篇末點睛:

  說“我”跟“我們”的差别,其實就是讓聽者心裡頭高興與否。說“我們”,聽者心裡高興,對自己有好處;說“我”,聽者心裡不高興,對自己沒什麼好處。既然這樣,聰明的人就應該多說“我們”少說“我”。

  那麼是不是不能說“我”呢?當然不是,隻是要把握好機會。平時積累了很多人情資本,在關鍵時刻勇敢地把“我”說出來,等于是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會取得讓人滿意的結果。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