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收藏)
扶蘇跟随芈氏等人來到華陽太後居住的宮殿時,嬴政竟然也在,看着太監們布置靈堂,看來嬴政跟這位華陽太後關系還不錯。
“大王。”芈氏走到嬴政身邊,輕聲的叫了一句。
“沒事,我隻是想起來剛跟母後來到鹹陽時,祖母對我的照顧,一轉眼這都已經過去二十年了。”嬴政慨歎一番,對芈氏道:“這裡就交給你了,大臣們還都在鹹陽宮中議事。”
嬴政擡步離開,扶蘇猶豫了一陣,也跟着離開。
“衆位卿家,華陽太後酉初薨于長壽宮,其他的事情先放一放吧。”嬴政回到鹹陽宮後,将華陽太後去世的消息轉告給各位大臣。
老臣們聽到消息就在大殿裡哭了起來,尤其是熊琦等人,他們本就是楚國人,是華陽夫人嫁到秦國,他們才來到秦國,做了秦國的大臣,對華陽太後感情深厚。
“現在還不知道是哪個地方發生了地震,具體災情也無從知曉,有司可以提前準備,其餘大臣先把其他事情放一放,商量一下華陽太後的喪事吧。”
一些大臣似乎覺得嬴政将華陽太後的喪事看的比應對地震還要重有些不妥,但想到先王的登基的事情,還是乖乖的閉嘴,沒有去觸嬴政的黴頭。
扶蘇本意是在這裡了解一下地震的情況,結果這些大臣們現在還沒搞清楚震中是哪裡,嬴政一句話,衆人也不再談論地震的事情。
“大王,太後曾經跟臣說過,她走後,要和孝文王合葬壽陵,繼續陪伴孝文王。壽陵封土的時候,也專門為太後預留了放置棺椁的地方。”熊琦傷心一陣,此時心情平複了一些,對嬴政道。
“此事寡人知道,也會遵從祖母的遺願,将祖母的棺椁與孝文王合葬。”
遇到大王、王後、妃嫔去世,都有專門的禮官進行處理,倒也沒有特别的事情需要商讨,很快為華陽太後治喪的方案就制定出來,嬴政許可之後,自有人去打理,無需嬴政為之分心。
此時衆人本當前去拜祭華陽太後一番,隻是剛剛遭遇地震,事情還沒有商量完,先把給華陽太後治喪的事情商量一邊,已經讓一些大臣不滿,如果不把跟地震相關的事情商量出個結果,這些人怕是不會放手。
“旱災的影響剛剛開始顯露,又遭逢地龍翻身,今年的賦稅恐怕不足以支撐對外征戰,我們要從新制定攻打趙國的計劃了,說不得要推遲個一兩年才行。”
“不要說攻打,恐怕現在要做的是準備好防禦,秦國又是旱災又是地動,趙國絕不會放過機會的,恐怕邊境上的防禦壓力也會很大。”
“現在秦國的兵力除了一部分防範楚國,大部分都部署在趙國周邊,而這些地區都是遭受旱災最嚴重的地區,我怕糧草不足以支撐到來年的糧食豐收。”
“這倒是不用擔心,糧草轉運一直都在進行着,而且有了鄭國渠,關中并沒有受多大影響,蜀郡更是不用擔心,如果不發動攻勢,糧草足以應付。”
“現在距離地動過去已經快要三個時辰,關于地震的位置還沒有報過來,而我們在鹹陽都能感受到地動,那說明此次地動的規模不小,赈災的壓力很大。”
“雖然還沒有具體位置,但是從鹹陽周邊遞送過來的消息來看,似乎地動在西方,當是在隴西郡某地。”
隴西郡的推測一出,衆人都微微松了口氣,隴西郡秦國最西邊的一郡,與中原諸國都不接壤,倒是不用擔心被趁火打劫。
“即使是在隴西,也不能掉以輕心,一方面大秦的馬場就在這裡,另一方面,隴西多戎狄,尚未開化,如果地動導緻他們沒有吃穿,怕是這些人會起戰端,牽制我們的兵力。”
扶蘇靜靜的聽着百官的推測和建議,不時的點頭,秦國官員的素質沒的說,幾乎每個人都能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議,合在一起,堪稱面面俱到,一份詳細的應對措施,就差不多了,接下來隻需要各個部門相互配合,完美的執行,相信這次地震不會對秦國造成太大的動蕩。
扶蘇領着一群弟弟妹妹給華陽太後守靈,心思卻不再華陽太後,而在趙姬身上,以嬴政和華陽太後的感情,自己如果提出讓趙姬返回鹹陽,應該不會有什麼困難,而且華陽太後去世,趙姬無論如何也要露面才行。關鍵是如何讓呂不韋也能返回鹹陽。
“扶蘇,想你祖母了嗎?”嬴政不知道什麼時候站在了扶蘇身旁,問了一句讓扶蘇大吃一驚的話,甚至懷疑嬴政是不是會了讀心術。
“我也想你祖母了,已經派人去了洛陽,你祖母過幾天就能回來了。”嬴政似乎有些傷感,表現的像一個普通的父親安慰自己年幼的孩子。
扶蘇輕輕點頭,露出了高興的神情,但想想有覺得不合适,斂去笑容道:“兒臣之前去颍川時,路過洛陽,還專門去看望了祖母,本想跟父王說請祖母回來,卻不想父王已經派人去請了。”
“父王,能不能讓祖母居住在鹹陽,不要在去洛陽了,我都已經三四年沒有見過祖母了。”
嬴政轉過頭,閉目深思,久久不語。
“父王可是擔心呂相嗎?”嬴政還是不說話,睜開眼,看了扶蘇一眼。
“我在洛陽待了三天,呂相每日都是閉門謝客,基本上不怎麼見其他人,府裡也沒有太多仆人,我問了呂相,呂相說他早已遣散了門客,與祖母安靜的生活。”
“是嗎?跟我說說看。”嬴政開口道。
見嬴政有興趣,扶蘇心情激動不已,這就是有戲啊。
扶蘇斟酌了一番語言,将自己在呂不韋府上見到的情形跟嬴政講了一遍。
“而且,兒臣興辦學宮,也想要呂相這樣的大學文家來坐鎮,增加的名氣。”扶蘇考慮一下,還是将自己的私心道出。
“你那學宮不是招了很多人嗎?”嬴政不置可否,問扶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