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看的比較遠的龐天壽不同,王承恩在這件大案中最終擺脫了嫌疑。而且在蕭軒相見的時候似乎沒有表現出太大的怨言:“奴婢并不知道太多的大道理,隻是知道:聖上不管做出什麼樣兒的事情,其實都是擁有一顆關愛天下百姓而不顧個人私利的仁心,終究是為了讓全天下的人最終都過上富裕日子甚至為此不惜犧牲自己的一些利益。奴婢希望聖上不要再賦予太重的單子了。如果那樣,或許在此一朝奴婢能夠得到陛下的信重,可這終究會讓啟迪了民智的新型軍隊軍心難安。。。奴役願意從此身為一名普通的平民百姓從此終老一生,也不苛求過多的财富。。。”王承恩平淡的說道。
蕭軒沉默了許久,如果是在過去,對于皇權來說太監集團是不可缺少的。可對于向新式獨裁集團進化的自己來說,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個包袱了。為了新的人心,自己不能在明面上繼續三宮六院,也就自然沒有了舊式太監集團的土壤。
“既然如此,我也不必強求。不過,讓當年的信邸舊人過上如同平民百姓一般的生活就有些太過了。天下人多言太監貪财,可這又不是一種合理的補償呢?承恩放心。那些對事業有功,自身又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的人。不說太大的權勢,至少錦衣玉食,逍遙自在的生活我還是會給予保障的。。。”
舊時,真正忠誠和愛戴皇帝的人,就算是開國集團當中也未必有太多的人。恐怕連擁有不少三青團團員個人崇拜的蔣先生都無法相提并論。如今的蕭軒在志願師甚至教導旅内部都有不少能夠發自真心“個人崇拜”的人。至少就自己這一世來說,太監集團的意義,已經不像過去那樣重要了。
發生在身邊的這件大案也讓蕭軒警醒了起來:雖然暫時沒有戰事,但對于現在的自己來說還絕不是松懈與休息的時候,軍情處外情渠道的不少消息傳來之後,也讓蕭軒意識到新一輪的大戰或許并不會太久就會到來了。自己應該去看看至少水戰工具方面的準備。
之前蕭軒率領隊伍所展開的作戰,大多是北方環境下的陸戰。然而要最終進軍江南,甚至僅僅是在徐州至揚州兩淮一帶作戰,像樣的水師對抗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蕭軒過去寫曆史架空小說為勉強低保戶口的時候也提出過不少“空想裝備”比如人力螺旋槳船隻。螺旋槳體系經過在實驗室水池裡的實驗,确實推進效率遠超人槳甚至明輪。然而,很多東西都是想起來簡單,做起來就不容易了。螺旋槳的軸向是橫向旋轉的。要讓人通過有效的下肢蹬踏力量就旋轉起來,就必須使用齒輪和鍊條,技術難度就算比自行車簡單一些,可也絕非在這個年代的條件下就能輕而易舉的大規模量産的。這還不提螺旋槳木制葉片的加工難度,也絕非自己想象中的那樣容易。
更重要的是:如果這種螺旋槳船隻僅僅用于一種必要時候火船一般的自爆攻擊手段那成本就實在顯得太大了。蕭軒所擁有的船工方面的工匠們最終隻花費了不小的成本和代價才勉強做出來十來艘鐵殼、鐵鍊、鋼鐵齒輪轉動裝置的人力螺旋槳船隻用于特殊情況下的蕭軒本人的突圍逃生。每一艘的成本都多達幾千兩之巨。這還是次要的,更關鍵的還在于人力與工時方面的成本占用太過巨大。
最終,還是複雜程度更低的東晉至兩宋時代就已經出現的“車輪舟”在這個時代的技術條件下還算靠譜一些。工匠們量産制造的時候沒有遇到太大的技術瓶頸。這種車輪舟的轉動方式可以和腳踏的方向一樣,不需要齒輪和鍊條,也很容易人力登踩。蕭軒這才明白為什麼在近代的時候,南方一些地方在已經有螺旋槳裝置的情況下還使用明輪。這種船隻在技術門檻上的便捷性不是螺旋槳船可以相提并論的。
明輪船隻的速度隻是同等的情況下比人力劃槳快一些,不過按照測試:如果是沒有任何專門訓練的普通官兵,同安排大量擁有相當專項力量優勢的職業槳手們進行賽船,也僅僅是大緻相當或者勝率更大一些而已。
而且存在的一個問題是為了确保明輪“車輪舟”的效率,這種船不可能造的很大。否則同樣的人力所負責的噸位就會顯得過重了。為了讓并不算太大的小船也具備足夠的戰鬥力和防護力。至少擁有小半個北方膏腴地帶的蕭軒也并不吝啬。船體鐵甲防護方面可以更下功夫一些,讓對方尋常可以安裝在運河小船上的重火繩槍不會輕易的能夠威脅。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在内水江河上的航行速度,在船型上也效仿現代的一些快艇下了很多心思。
新制出來的小型“披甲車輪舟”讓很多工匠們都頗有成就感,甚至舍不得讓這樣的船在必要的時候當做火船來用。蕭軒當然也反對砸家底還不是很厚的情況下過度浪費物力。
“我想,為了能夠在夜間近距離同敵船交鋒的時候增加功敵效率。火船或爆破的攻擊方式,也不一定需要母船親自來做爆破提。我們可以設計一種在水中阻力比較小的‘前雷船’同推杆攔截。這樣在執行火攻或者爆破任務的時候,自身的安全或許也能夠得到保證。必要的時候,在十丈以内的範圍内采取火箭助推也并無不可。。。”
這其實也是蕭軒思考多時的思路:如果遇到敵軍大船,要想比較有效率的達到目标,也隻有使用這種比較危險抵近爆破攻擊方式了。至于對付敵軍同類或相差不大規格的小船,那隻要在火器上稍有投入與改革或許就能渠道不錯的效果。
就這樣,當不惜成本的二百多艘百料上下規模的“披甲車輪舟”規模逐漸形成的時候,也讓蕭軒在内水對抗可能的敵手的信心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