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之所以得無死者,以绨袍戀戀,有故人之意,故釋公。
”————————【史記·範雎蔡澤列傳】
那是初平二年,也就是去年的時候。
同樣是在這宣室殿中,皇帝這副軀體的原身正在此小聲的啜泣,他小小年紀承受了太多本不應該承受的情緒,背井離鄉的憂思、權臣在側的恐懼、以及宗廟隳滅的傷恸。
“國家肩負萬民之望,何故在此……”來人話音突然一頓。
劉協看着來人,突然撲倒對方懷裡,止不住的哭泣道:“劉侍中,長安一點都不好,我想回去。
”
侍中劉和是幽州牧劉虞的兒子,漢室宗親,是世祖光武皇帝長子東海恭王之後,算起來還是皇帝的堂兄。
劉和垂目看着劉協,意味不明的說道:“是誰教國家作此想的?
”
“我昨晚、昨晚夢見皇兄了。
”劉協在劉和懷中可憐巴巴的抽噎道。
劉和一歎,俯下身對劉協說道:“國家如果真的思念東都,臣可以代為籌算一切。
”
“要怎麼做?
”劉協沒有哭了,臉上淚痕猶在,期盼的看着劉和。
他雖然不是神童,但也算聰慧,如今朝廷被董卓把控,那董卓連自己兄長少帝都敢毒殺,如果知道劉協想回東都,指不定會生出什麼事端。
劉和目光流轉,像個兄長一樣——雖然這兩年劉和确實如兄長一般照顧劉協。
他伸手擦拭了劉協臉頰上的淚痕,小聲說道:“家父乃幽州牧,為人忠正,隻要國家有诏,其必然會帶兵救國家出長安。
”
“可是……”劉協眼珠子轉了轉,慚愧道:“我識字不多。
”
“臣來教國家如何拟诏,國家以後也要學如何去拟寫……過些天臣會逃離長安,為國家請來義軍,在此之前,還請國家顧自保全……”
于是劉和偷偷潛出武關,去找其父劉虞帶兵來救皇帝。
哪知途徑南陽的時候,被别有用心的袁術扣留,袁術另外派遣别的使者去找劉虞,說要一起派兵西進去接皇帝。
劉虞不聽公孫瓒勸阻,貿然派遣數千騎兵到南陽,這數千騎兵一到南陽就被袁術吞沒,援兵一事也就不了了之。
以上就是皇帝所知道的詳情,當然,劉和出武關之後所發生的事由于道路阻絕,荀攸還不知道其中緣故。
但是這已足以讓皇帝産生聯想,要知道劉和受命東行的事隻有皇帝與劉和這兩個當事人知道,荀攸刻意提起此事來,難道說……
“劉侍中請援的提議,是你的主意?
”皇帝眉頭一皺,脫口道。
劉和跟宋都一樣,在劉協的心中極為重要,劉和名為侍中,實為劉虞被扣留在朝的質子,年長劉協十餘歲,對劉協照顧有加,可以說是親人也不為過。
劉協将他當做兄長一樣信任,不然也不會跟劉和說那些私密的事,還請求他去東邊尋援兵。
身體原主人劉協的記憶與感受猶如上回宋貴人那般,再一次影響到了皇帝的情緒,荀攸作為主謀,難道會不知道劉和東出請援一事面臨着千難萬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