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日,新君劉辯于崇德殿正殿設午朝,召見朝中諸臣。
當初即位後那日其實不能算,畢竟若沒有何進與袁紹等人犯下的事,按理就沒有那次朝會,今日這次,按例才是劉辯在成為天子後的首次設朝。
不過一般來說,此時的幼君大多形同傀儡,朝事基本上由太後以及外戚把持,更遑論是像劉辯這種才十二歲的幼君。
比如當年的裕帝就是如此,朝中事務完全被窦太後、大将軍窦武以及中常侍曹節等人把持,形同傀儡。
但劉辯卻是例外,他之前結交盧植,奉為太師,又以堅決征讨涼州叛亂并未軍隊籌集軍費而赢得了皇甫嵩、張溫、朱儁等将領的支持,前一陣子又在宮内事變中震懾亂軍,已有了不小的威望。
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他借那件事罷免了貪權、貪名的何進,換上了一個性情孤僻,不怎麼貪戀權勢的二舅何苗暫時擔任大将軍——何苗并不是一個會與外甥争權的人。
除了董太後與何太後按例垂簾聽政,唯一的變數就隻有近日愈發得意的衛尉董重。
當然,這董重也得意不了多久了。
當日朝會,先由太師兼尚書令盧植引領百官入殿相候,随後,劉辯與董太後、何皇後相繼入殿。
按照規矩,新君先領着百官參拜垂簾聽政的兩位太後,然後坐上皇位,再由當下朝臣之首、尚書令盧植領着百官參拜新君。
待這些禮數完畢之後,劉辯坐在皇位掃視群臣,從旁,張讓尖聲道:“新君設朝,諸卿有事早奏。
”
話音剛落,太尉曹嵩出列,伏地拜道:“陛下,月前宮内變故,臣身為太尉,不能洞察,罪該萬死,懇請降罪。
”
聽聞此言,朝中諸臣皆露出驚愕之色,不明白曹嵩這是做什麼。
其中袁隗更是咬牙切齒,暗罵曹嵩沒事找事:之前宮内的變故,跟你這個太尉有什麼關系?
誰不知你這個太尉就是個擺設?
非要攬上罪過,重提此事?
他提心吊膽地看向劉辯,懷疑這位新君是否要重提當日宮變之事,卻見盧植出列,不緊不慢地說道:“陛下,當日宮内變故,臣以為與曹太尉無關,不過,宮内發生那等變故,對外确實需要有個交代。
”
交代?
袁隗、袁基等人微微色變,卻見此時劉辯點頭說道:“太師所言極是。
”
随即,劉辯當衆寬慰了曹嵩幾句,便罷免了後者的太尉一職。
這是慣例,但凡天下發生什麼大事,基本上就是三公背責,其中太尉更是首當其沖。
前幾年天下頻頻造反時無人提出此事,那隻是因為不想得罪劉辯罷了,如今劉辯即位,自然也不打算破壞這個慣例——替天子背鍋的慣例,為何要破壞?
而對于被罷免,曹嵩也絲毫不覺得可惜,反正他已經當過太尉了,更别說他如今還在尚書台内,相較有名無實的太尉一職,尚書侍郎才是實權官職。
不得不說,曹嵩是不覺得可惜,但他這一嘴,卻是把袁隗、袁基、楊彪等人吓地不淺,紛紛猜測劉辯是不是要提審袁紹。
然而他們猜錯了,劉辯暫時還無暇去管袁紹,畢竟他首要是拿回禁軍的權柄,至于袁紹,他還準備看看袁氏的影響力呢。
于是乎,在曹嵩退回朝列之後,司徒崔烈又立刻出列,義正言辭地說道:“陛下,依臣之見,曹太尉雖有失察之過,雖那場騷亂的根本,還是在于衛尉、虎贲、郎衛三軍軍紀散漫,不聽号令所緻,臣以為,當重塑禁軍。
”
“臣附議!
”
執金吾兼太傅羊續,以及虎贲中郎将崔鈞,亦出列附和。
朝中諸臣見此,心中澄明:新君這是要借那件事收權了。
果不其然,劉辯點點頭道:“幾位卿所言極是。
那日朕也不曾想到,虎贲、羽林身為保衛王宮的禁軍,竟助不軌之徒作亂,可見是長期欠缺管理……崔鈞,朕命你重新選拔、重新訓練虎贲士,将先前軍中劣者通通剔除出去,重整軍紀!
”
“臣領命!
”崔鈞躬身拜道。
見此,袁隗暗暗歎息,此前他侄子袁術經營了數年的虎贲軍,至此與他袁氏毫無幹系。
奈何他卻不敢反對,生怕新君發怒,一怒之下于登基之前,提前提審袁紹,甚至于斬了袁紹不說,還要波及到袁氏一族身上。
在他暗歎之際,劉辯不動聲色地瞥了一眼袁隗,見後者低着頭一言不發,他心中冷哼。
不錯,他笃定袁隗不敢再這件事上阻攔。
旋即,他又開口道:“至于羽林軍……”
他的話還未說完,就見衛尉董重出列奏請道:“陛下,臣舉薦臣弟董承出任羽林中郎将。
”
劉辯微微皺眉,也開始覺得這董重有點不識相了,沒想到董太後亦開口道:“皇帝,董承适宜出任羽林中郎将,為皇帝整頓羽林軍。
”
見此,何太後臉上閃過怒色,正要發作,在此之際,盧植用眼神暗示何苗,何苗會意,拱手奏道:“臣反對!
”
隻見他瞥了一眼董重,沉聲說道:“董承身為羽林左監,那一夜本該在宮内當職,正是因為他的渎職,才導緻羽林左軍在不明情況下倒向亂軍,幸虧羽林右監曹純掌軍嚴明,才使羽林軍并未全數倒戈。
……陛下既要重整羽林軍,豈能任命渎職之人出任中郎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