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挖窯了。
因為要燒制的陶器不多,就是用鋤頭在一面結實但又不高的小土坡的一側挖一個一人左右高的窯洞,窯洞門口呈橄榄型,洞内兩側到洞頂都呈橢圓形,這樣不容易垮塌,而且燒火的時候扯火效果好,也就是火勢容易往上竄,不費柴、少費時。洞的進深以一人為宜,地面弄平。
挖洞的時候,為防止洞頂垮塌或者挖的時候牽動大塊土塊掉下來影響洞的形狀,整個過程要小心又小心,輕輕地挖一鋤再看一會,如果遇到大塊掉土這樣的情況,要随時準備好一盆稀泥堵住抹勻,防止發生更大的坍塌,如果這樣還不穩當的話,就要先用木頭和石闆或木闆将剛修補好的垮塌之處頂起來,待燒制過程中将窯燒熱燒硬就沒問題了。
在挖窯的過程中,如果挖到串聯到其他地方去的洞子,或者枯朽了的樹根形成的岔洞,一定要将這些岔洞清理幹淨,用石頭和碎土堵實夯實,最後再在最外面一層抹上稀泥,防止封窯後漏氣。
窯的洞體挖好後,就要做煙囪了。
用一根刀把粗的削尖的硬木頭從洞子内部最深處向上打,用斧頭背使勁敲打木頭,木頭就慢慢從洞頂外的地面鑽出來了,這樣打出來的煙囪又直又光滑,到封窯的時候也方便,在封窯後還不容易漏氣。
煙囪的大小看窯體的大小而定,如果窯體很大,既可以把煙囪做得很大,也可以同時開幾個小的煙囪,總之排煙量要适當。
一間房子大小的窯體,後面、左右兩側要開三個臉盆大小的煙囪。
煙囪過小,煙囪中經過的上升氣流對火的吸力不足,即使添加再多的柴也燃燒不旺,就直接導緻窯内火力不足、溫度不高,燒不出好陶,嚴重的就燒不出陶器,因為窯内溫度不足以将制作泥胎的泥土熔化。
同樣,如果煙囪過大,不僅費柴,而且會将窯内的熱量過多地散發出去,也會導緻窯内溫度不足,影響燒制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煙囪對燒出好陶至關重要,這隻能靠經驗把握,光靠嘴說是說不清楚的。
準備好這些後,就要做泥胎了。泥胎也不好做。
首先,要挖一個圓形的泥坑,将坑内的所有大小石頭都清除出去,再将坑内的泥土翻過來,用鋤頭敲碎,将泥坑灌上一些水,以将泥土澆透為宜,不要太多,少了可以适量添加。這時候就要踩泥了。
有兩種方法,如果有牲口的,就牽着牲口在坑内的泥裡轉圈圈踩,如果沒有牲口的,就隻有靠人來踩了,一直要踩到泥柔軟、接近糊狀為止,但不能硬不能軟,硬了不能做泥胎,軟了做好泥胎坐不住,容易坍塌,總之,比揉的面稍軟一些就行。這個也需要多年的把握。
踩好泥坑後,父親就開始做轉盤。
将一根木頭固定在地上,朝天站立,在木頭上部和下部各削出一個凹槽,各安裝一個圓形的木盤,并用木棍将兩塊木盤連接固定起來,這樣用手就能轉動木盤了。
随後,父親就開始手把手教大家做陶碗、陶壇、陶罐、陶爐子。
剛開頭兩天都沒成功,由于多年沒有動手做這個,做的樣子也實在難看,直到第三天後,做的東西才有模有樣,像那麼一回事了。
他們做了二三十個碗,七八個壇壇罐罐,兩個爐子。
壇壇罐罐和爐子由于體積大,暫時需要木闆和棍子支撐幾天,等泥土稍幹一些才能獨自站立。
做到這裡,才算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
下一步就是将這些幹透的泥胎仔細放進窯的裡部,相互之間不能積壓、層疊,前面還要用一層帶空洞的土塊磊一個土牆,确保燒火的時候,木柴不會碰到泥胎,而火苗又可以通過空洞燒到泥胎上去。
随後,在土牆前面裝滿幹柴和枞樹葉等引火之物。最後的一道準備程序,就是用石塊和稀泥在窯口砌一個門,門的正中間留一個巴掌大的洞,用來添柴,在門的最下面的兩側各留一個拳頭大的洞,用來進風。
所有燒制前的工作全部準備完畢,就待點火了。
一天傍晚,父親将窯裡的火點燃了,生窯的火不好燒,剛開始的時候,煙從添柴的洞裡直往外冒,嗆得父親眼睛冒眼淚,一直點了小半個時辰,火苗才算正常燃起來,青煙和熱量才算找到了煙囪這個出口,不再亂竄,這以後隻要正常添柴,不讓火變小就行了。
這爐窯要連續四五天,這幾天裡,要有人不停地給窯裡添柴,遇到下雨天也是這樣,火如果一停,這爐窯裡的東西和以前的辛苦算是白費了,以後再重新燒起來也沒用了。
火正常燒起來後,父親和孩子們又花了半天功夫,在窯門口外面搭了一個遮風擋雨的棚子。
當初挖窯的時候,由于考慮到時候人手緊張,就将窯體的位置選在了田地木房子和家裡的中間,這樣兩頭都能兼顧到,也能看見兩個地方,隻要吆喝一聲,都能聽見。即便如此,父親還是不敢大意。
白天好說,随便就過去了,但到晚上的時候,父親還是讓母親和滿妹帶着狗寶寶和一個大狗看家、看好豬仔,自己和小兒子帶了兩個狗,一起看窯燒火,讓大兒子和二兒子兩個人帶三個狗看菜園子和田地裡的莊稼。
到後半夜的時候,看菜園子的還要和燒窯的換崗,防止睡過去耽擱事情,還要抽個時間到家裡去看看母親和滿妹以及院子裡的小豬仔。
到第四天的早上,父親從窯門裡土牆的空洞看過去,看見泥胎已經燒得通紅,并且發出油光光的紅光的時候,父親估計窯裡的東西燒好了,需要停火封窯了。
添了一爐幹柴後,父親趕緊準備好一些小石塊和一盆稀泥,迅速用這些東西将進風洞、添柴洞、煙囪堵好,抹上稀泥,直到沒有任何煙霧從洞中冒出。
封窯之後,就讓窯内的東西自然悶上兩天,慢慢降溫,到第六天早晨,父親打開窯門,輕輕地扒掉土牆,看着一堆燒得紅中透青的花碗等東西擺在眼前,高興地跳了起來,想不到一頭撞到窯頂的燒得硬邦邦的泥巴上,撞得生疼。
不管怎麼樣,大家都很高興,生活越來越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