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用類比法反駁诘難
第十一章第2節用類比法反駁诘難
一家公司的經理在一次業務談判中,受到了另一家公司業務員的頂撞,為此,他氣沖沖地找到那家公司的經理,吼道:
“如果你不向我保證,撤消上次那個蠻橫無禮的工作人員的職務,那麼,顯然是沒有誠意和我公司達成協議!”
這家公司的經理聽了微微一笑,說:
“經理先生,對于工作人員的态度問題,是批評教育還是撤職處理,完全是我們公司的内部事務,無需向貴公司做什麼保證。這就同我們并不要求你們的董事會一定要撤換與我公司工作人員有過沖突的經理的職務,才算是你們具有與我公司達成協議的誠意一樣。”
先前怒氣沖沖的經理頓時啞口無言,态度也和緩了許多。
在這裡,後一家公司的經理就巧妙地運用了類比的技巧。雖然說這兩家公司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有一點卻是相似的,即兩家公司對工作人員或經理的處理完全是各公司的内部事務,與有沒有誠意和對方合作無關。該經理就是抓住了這一相似點作比,從而告訴了對方所提要求的不合理之處,表達了對其诘難的反駁。
1956年在蘇聯共産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赫魯曉夫做了“秘密報告”,揭露、批評了斯大林肅反擴大化等一系列錯誤,引起蘇聯人及全世界各國的強烈反響。大家議論紛紛。
由于赫魯曉夫曾經是斯大林非常信任和器重的人,很多蘇聯人都懷有疑問:既然你早就認識到了斯大林的錯誤,那麼你為什麼早先從來沒有提出過不同意見?你當時幹什麼去了?你有沒有參與這些錯誤行動?
有一次,在黨的代表大會上,赫魯曉夫再次批判斯大林的錯誤。這時,有人從聽衆席上遞來一張條子。赫魯曉夫打開一看,上面寫着:“那時候你在哪裡?”
這是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赫魯曉夫的臉上很難堪。他很難做出回答,但他又不能回避這個問題,更無法隐瞞這個條子,這樣會使他丢面子,失去威信,讓人覺得他沒有勇氣面對現實。他也知道,許多人有着同樣的問題。更何況,這會兒台下成千雙眼睛已盯着他手裡的那張紙,等着他念出來。
赫魯曉夫沉思了片刻,拿起條子,通過擴音器大聲念了一遍條子上的内容,然後望着台下,大聲喊道:
“誰寫的這張條子,請你馬上從座位上站起來,走上台。”
沒有人站起來,所有的人心怦怦地跳,不知赫魯曉夫要幹什麼。寫條的人更是忐忑不安,後悔剛才的舉動,想着一旦被查出來會有什麼結局。
赫魯曉夫重複了一遍他的話:請寫條的人站出來。
全場仍死一般地沉寂,大家都等着赫魯曉夫的爆發。
幾分鐘過去了,赫魯曉夫平靜地說:“好吧,我告訴你,我當時就坐在你現在的那個地方。”
面對當衆提出的尖銳問題,赫魯曉夫不能不講真話。但是,如果他直接承“當時我沒有膽量批評斯大林”,勢必會大大傷了自己面子,也不合一個有權威的領導人的身份。于是赫魯曉夫巧妙地即席創造出一個場面,借這個衆人皆知其含義的場景來含蓄地給出自己的答案。這種回答既不損害自己的威望,也不讓聽衆覺得他在文過飾非。赫魯曉夫創造的這個場景還讓所有在場者感到他是那麼幽默風趣,平易近人。
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在一次演講會結束後,與對他懷有敵意的發問者展開了争論。發問者說:
“您的詩太駭人聽聞了,這樣寫詩是短命的,明天就會完蛋,您本人也會被忘卻,您不會成為不朽的人。”
馬雅可夫斯基答道:“請您過1000年再來,那時我們再談吧。”
問者又說:“您說,有時應當把沾滿‘塵土’的傳統和習性從自己身上洗掉,那麼您既然需要洗臉,這就是說,您也是肮髒的了。”
詩人回答:“那麼,您不洗臉,就認為自己是幹淨的嗎?”
問者又說:“您的詩不能使人沸騰,不能使人燃燒,不能感染人。”
詩人答道:“我的詩不是大海,不是火爐,更不是鼠疫!”
這段話引起人們的長掌聲和笑語。詩人巧妙地運用了類比的手法,使自己的反駁充滿了幽默感。詩人反駁了對方的觀點,給唇槍舌劍的争辯添上了诙諧的情調。
篇末點睛:
反駁法诘難要從邏輯上來說明麼?那你的可能陷入一場無休止的争論之中。聰明人會用類比的方式,找一個相似的事物所具有的屬性或特點,來證明對方诘難的荒謬。這是一種以曲為直的方法,在達到反駁目的的同時,讓對方也能心平氣和地接受你的觀點。